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

3/18~臺灣山林復育協會《2018年會》報名簡章~


~臺灣山林復育協會《2018年會》報名簡章~

(活動橫幅為大肚山天然林復育母樹種植場地)
一、日期:2018年3月18日(日)08:00~16:00
二、地點:臺中都會公園、福園餐廳
三、活動流程:
※ 【大肚山天然林復育母樹種植活動】
07:50~08:00 接駁(臺中高鐵站)&共乘集合(山佳伊咖啡館)
08:00~08:30 前往臺中都會公園視聽室,報到
08:30~08:45 來賓致詞
08:45~09:30 專題演講《大肚山天然林復育研究》
09:30~09:50 前往天然林復育母樹種植場地
09:50~10:00 活動大合照⋯⋯
10:00~11:10 植樹工作準備:樹穴挖掘、樹苗分配、竹竿標示
11:10~11:30 場地復原

※ 【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志工聯誼聚餐】
11:30~12:00前往餐廳
(福園日本料理,地址:臺中市西屯區福科路617號,04-2463-6215,有停車場)
12:00~14:00志工聯誼聚餐
__A.山林之旅活動回顧
__B.復育工作成果&自然美學作品分享
__C.志工貢獻獎頒獎

※ 【臺灣山林復育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】
14:00~14:20第二屆理監事選舉開票
14:20~16:00會員大會
__A.2017年度經費決算案
__B.2018年度工作計畫案
__C. 2018年度經費預算案
__D.臨時動議
16:00散會

四、費用及報名方式
1.餐費每人500元,年費500元(已繳者免),活動捐款《隨喜樂捐》,費用於當天報到時繳交。歡迎全家一起來參加,學齡前免餐費,國中以下餐費100元。
2.為方便餐廳事先準備,請上網填寫報名表及註明葷素。
3.報名網址: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orms/d/e/1FAIpQLSci6aQY-9xzFOv2CQneQgADtMbKU1bk7VxiSlyXnXX0kqhyfw/viewform

五、專題演講《大肚山天然林復育研究》摘要
臺中大肚山歷經了日治時期的農墾,到現今高密度的工業發展,使得此區域原生的天然林幾乎消失殆盡。大肚山的植被現況,主要為相思樹林及大黍草生地,相思樹原生在恆春半島,過去為了生產炭薪柴,才大量種植在大肚山上。由於大肚山缺乏許多極盛相森林(天然林)的物種,在種源缺乏的狀況下,相思樹自我更新,而使之維持為相思樹優勢的樹林

在本研究中,透過植物標本採集紀錄、相關研究文獻、現地調查資料,分析曾出現在大肚山、火炎山、八卦山、頭嵙山地區的原生喬木及大灌木類共有179種,其中屬於極盛相森林組成的耐陰性植物有24種。這些種類中,大肚山台地與鄰近山區皆有出現的有6種;大肚山沒有出現,而鄰近山區有出現的物種,共有11種。以上合計有17種:九芎、小梗木薑子、狗骨仔、無患子、樟、頷垂豆、三斗石櫟、山紅柿、臺灣赤楠、白臼、江某、米碎柃木、青剛櫟、紅皮、香楠、軟毛柿、樹杞。

本研究篩選這17種植物作為參考物種,搭配相關文獻及本計畫現地調查的植群研究資料,進行大肚山台地潛在天然林植群型的推估。在相關文獻及本研究現地調查的植群研究資料中,這17種參考物種分別出現於23個植群型的組成中,其中生育地在海拔400 m以下的有7個植群型。

本研究以這7個植群型作為大肚山潛在天然林植群型的推估,分別為:香楠-白臼型、青剛櫟-三腳鱉-海金沙型、香楠-樟樹型、香楠-刺葉桂櫻型、三斗石櫟-九節木型、小梗木薑子-白毛臭牡丹型、薄葉嘉賜木-狗骨仔型。

推估這7個植群型,可能為大肚山潛在天然林的類型,在這些植群型中出現的木本植物共計有69種。

其中「土蜜樹、月橘、白毛臭牡丹、小葉桑、金午時花、野棉花、血桐、樟樹、白匏子、野桐、大青、灰木、朴樹、構樹、紅仔珠、細葉饅頭果、白葉釣樟、山黃麻、小梗木薑子」19種,在大肚山族群數量很多,可以不用復育。

另「天料木、狗花椒、刺葉桂櫻、毛瓣蝴蝶木、狗骨仔、臺灣野茉莉、薄葉嘉刺木、降真香」8種,雖然在大肚山仍有出現,但因此區域的族群數量稀少,故需要謹慎復育,避免移入外地種源,而造成在地種群的遺傳基因受到影響。

其餘42種皆是大肚山的森林中,鮮少出現的(人為種植除外),須優先列為復育的對象,物種如下「白臼、軟毛柿、三腳鱉、山柚、大葉楠、山香圓、刺杜密、海洲常山、黑星紫金牛、樹杞、錫蘭饅頭果、大頭茶、杜虹花、稜果榕、呂宋莢迷、杜英、九丁榕、三斗石櫟、土肉桂、五掌楠、香葉樹、鬼紫珠、華八仙、圓果青剛櫟、奧氏虎皮楠、臺灣楊桐、頷垂豆、石苓舅、華茜草樹、魯花樹、臺灣山麻桿、燈稱花、米碎柃木、江某、香楠、山漆、青剛櫟、九節木、九芎、對面花、臺灣山桂花、無患子」。

由於大肚山台地長期缺乏上述這些植物的種源,以致此區域若要經由自然演替來回復為極盛相的森林,非常困難。這也導致外來的樟科植物「陰香」補位,而讓大肚山許多相思樹林朝向陰香林演替。

由於臺灣的森林具多樣性,在不同海拔高度(溫度)、雨量、立地基質等環境,分佈著不同類型的森林,若為推動國土復育,初期可以大甲溪為軸線,從高山到海岸,點線面串連,先行於不同區域中培育母樹,待母樹長成後,再進一步採集母樹的種子來培育苗木,以擴大推廣生態綠化、天然林復育等工作。

故本研究先以臺中都會公園為示範,在園區建立大肚山潛在天然林的母樹區,以作為大肚山森林的復育基地,期待此舉能將消失近百年的大肚山天然林重新復育回來,以改善臺中都會區高度開發的壓力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